河南衛視《中原崛起●中國腹地》眾品物流:立足河南、輻射周邊6省的大格局
發布日期:2012-12-30 來源:河南衛視
2012年12月30日,河南衛視播出了大型專題片《中原崛起》第九集——《中國腹地》,高度贊揚眾品物流立足河南、輻射周邊6省的大格局。
【看點提示】鄭州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這代表著它具有天生的交通優勢,甚至它打個“噴嚏”,能導致全國“感冒”。
【序】
2006年1月1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雪降臨河南。這場暴雪一下就是三天,整個河南的鐵路、公路、民航陷入癱瘓,而這場天災引起的連鎖反應還不止于此。
此時恰逢一年一度的春運,由于多趟列車晚點或停止運行,上萬名旅客被迫滯留鄭州火車站。隨著這個中國鐵路客運“心臟”的癱瘓,北京、上海、重慶、廣州、西安、成都等地的火車站都出現了大批滯留旅客,大半個中國的鐵路運輸受到了嚴重影響。
這場暴雪以極端的形式,再一次告訴人們:中原大地的呼吸和脈動與這個國家息息相關。
那么,作為中國腹地的中原經濟區,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短片•解說】
1888年10月,洋務派大臣李鴻章向朝廷建議,修建一條從天津到北京的鐵路,這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在當時,許多人無法接受鐵路這個外來的怪物,修鐵路被看做是破壞民宅墳地和風水、引起民怨的不穩定因素。
幾個月后,這場爭論隨著兩廣總督張之洞的一個奏章戛然而止。張之洞建議緩建天津到北京的鐵路,修建一條從北京盧溝橋經河南到達武漢的盧漢鐵路。
張之洞的提議得到慈禧太后的贊賞,幾天之后,朝廷宣布修建盧漢鐵路,這就是今天全長2324公里的京廣鐵路的北段。
【同期聲】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陳祖武:兩廣總督張之洞他說了這么重要的兩句話: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綰轂,胥出其涂。這是什么意思?就是說河南、湖北這兩省居于天下的腹地,就是中國的中心。所以說這條路修通以后,它就會成為在中原大地的樞紐。
【短片•解說】
伴隨著這條鐵路的修建,1904年,一座小小的火車站出現在中原腹地的小城鄭縣,兩年后,隴海鐵路與京漢鐵路在這里交會,誰也不會想到,這座只有兩三萬人口的小城竟然會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城市、中國鐵路的心臟和中國交通的十字路口。
一座城市的傳奇就從這里開始。以至于人們常說,鄭州是座火車拉過來的城市。鄭州和中原就這樣成為中國的地理腹地。
【同期聲】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王?。亨嵵菰谡麄€中國的交通網絡中間,它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這是由于它的地理意義和歷史的條件所形成的。首先我們在中國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它幾乎就是整個中國版圖的中心。它歷來就有十省通衢之稱,那么不僅如此,在我們國家整個發展過程中,或者說在整個中國的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它都起到了一個交通中心的作用。
【短片•解說】
這是即將正式投入運行的新鄭州東站,今年年底它將和京廣鐵路客運專線一起投入運行,屆時人們無論是從鄭州到北京還是從鄭州到武漢,都只需兩個小時,高鐵就這樣拉近了中原城市帶與其他經濟圈之間的時空距離。
根據國家的規劃,新鄭州東站是國家高速鐵路網的重要樞紐,位于京廣客運專線和徐州到蘭州客運專線的十字交會處。人們發現,進入高鐵時代的中國,鄭州和中原仍然是中國交通的十字路口,這個國家的地理腹地并沒有發生任何漂移。
【看點提示】河南不但與鐵路有緣,這里還擁有全國密度最高的、以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公路網,無可比擬的交通優勢,推動著中原經濟快速向前發展。
【短片•解說】
如今,行駛在中原大地,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里,有著中國最多的高速公路。1994年,中原大地第一條高速公路全長81公里的鄭州至開封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結束了河南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而到2010年底,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了5100公里,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從零到全國第一,這中間只經歷了十多年時間。
今天,這里擁有全國密度最高的、以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公路網,眾多的高速公路和國道在這里交會。遍布中原大地的高等級公路似乎成了一個有著特殊含義的圖騰,被人們寄予太多的熱情和期望。
【同期聲】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過去十年間,河南的高速公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根據國家的規劃,在十二五時期,使得我們的2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連接高速公路,但在河南,可以說基本上覆蓋了全省的主要縣城,因此它這個超前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超前發展,為后來河南的起飛和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短片•解說】
在胡鞍鋼看來,發達的交通可以縮短中原與其他地區的空間距離,使人口和生產要素更為便捷地流動,使中原經濟區與外部經濟充分一體化。而建立中原經濟區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重塑中國的經濟地理,使中原經濟區成為中國的戰略腹地。
那么,對于中原經濟區而言,腹地意味著什么?對于一個正在和平崛起的國家來說,成為它的腹地,中原大地又將會承擔起什么樣的責任呢?
【同期聲】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趙作全:中原經濟區被定義成我們國家的腹地,是非常有戰略意義的,中原經濟區作為我們國家的腹地,不光是經濟的腹地、是市場的腹地,還是服務業的腹地,也是我們國家人口的腹地 。所以它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上,在全國一盤棋上,處于腹地的地位,在交通網絡上,處于核心樞紐的位置,這是從全國一體化市場、一體化這盤棋上定位的,所以把鄭州在全國的位置定義得非常清晰和準確。
【短片•解說】
如今,遍布中原大地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絡,以及空中的數十條航線,猶如圍繞著心臟的密集的動脈。在中國的腹地,人們可以感受到這個國家經濟強勁的脈搏。
【看點提示】鄭州被譽為“商城”,曾經的鄭州商戰吸引了全國的目光。時至今日,在這塊中原腹地上,商業氣息分外濃烈。那么,是什么把眾多商家吸引到了這里呢?
【短片•解說】
2010年8月26日,第六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鄭州開幕。近2萬名中外客商云集鄭州。中外500強企業紛至沓來,成為這次洽談會最為引人注目的亮點。在本屆洽談會上,僅香港、澳門、深圳地區的福建籍企業家就與河南企業簽約項目341個,合同金額1462億元。
眾多的投資商和企業看好中原,再一次凸顯了河南作為中國經濟腹地的吸引力。
【同期聲】
商務部商務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河南這個地區,它的基礎設施和整個的經濟環境條件,還是比較好的。其實我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河南在利用外資對外開放上,就已經走得比較快了,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一次中博會對整個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短片•解說】
今天,擁有近一億人口的中原腹地,是一個日漸成熟的巨大市場。
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忽視這個市場。“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在今天有了新的含義。
在這次中博會的舉辦地鄭州,矗立著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鄭州商城遺址。三千多年前,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城。
幾千年后,鄭州二七廣場,見證了一場改變了鄭州乃至河南商業格局的商戰。
2002年8月2日,國內零售業巨頭北京華聯出現在鄭州市中心的二七商圈,這是第一個進入鄭州市場的商業巨頭。開業三天,商場人滿為患,以至于馬力強勁的空調根本起不上作用。
隨著北京華聯的進駐,家樂福、麥德龍、中環百貨、大商等國內外商業大鱷紛紛搶灘鄭州,一場空前激烈的商戰在鄭州上演。
這場商戰被業內人士稱為鄭州的第二次商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座城市成為眾多商家的必爭之地呢?
【同期聲】
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在市場經濟這個情況下,就是說你市場主體本身之間的競爭,在什么地方競爭?就是在商業區位最好的地方競爭,就在這個地方,競爭雙方都可以通過競爭,獲得更好的收益。商戰發生在鄭州,包括歷史上鄭州叫商城,確實和鄭州的商業區位直接相關,因為這兒很容易形成公平競爭的區位。
【短片•解說】
如今,借助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中原大地的商業繼續保持著讓人驚嘆的發展勢頭。
作為中國腹地的核心城市,鄭州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各類商品的批發在全國都占有可觀的比例。目前,鄭州各類批發市場多達214個。
【同期聲】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河南作為全國的一個交通樞紐中心, 成為全國一個重要的內需市場, 我認為是由于它的特殊的地理優勢。因為鄭州歷史上就是我們中國鐵路縱橫的一個重要的樞紐,再加上它在中部,所以過去很多大的煙啊、酒啊甚至糧食的一些綜合市場都在鄭州,我看也不是偶然的,就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看點提示】自古以來,作為中國的心臟地帶,中原定則天下定,中原興則天下興。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因為中原的地理位置,還因為它的經濟功能和政治功能。如今,中原經濟區的藍圖已定,中原將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短片•解說】
經濟腹地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由實實在在的數字和經濟活動支撐起來的。在中原這塊商家的必爭之地上,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資和生產要素在這里流動。位居中國腹地的地緣優勢和強勁的需求,使物流行業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07年12月27日,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交易。對于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它收獲的不僅是河南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巨大榮耀,而且改寫了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從此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不再局限于高科技企業。
那么,這家企業的競爭力來自哪里?利用中原地區的交通優勢,眾品在京廣、隴海鐵路沿線建設了4個農產品綜合加工基地,實現了立足河南、輻射周邊6省的大中原產能格局。此外,他們依托強大的品牌優勢和自身物流需要,成立了眾品生鮮物流公司。
另一家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雙匯集團也建立了自己的冷藏物流公司。依靠中原地利之便,眾多物流企業在全國布局謀篇。今天,中原大地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經濟腹地的優勢日益凸顯。
2011年5月11日,河南保稅物流中心正式開關運行。三個月后,位于鄭州航空港區的新鄭綜合保稅區也順利通過驗收。中原大地正在成為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高地。
【同期聲】
河南省物流協會會長譚榮鑄:河南省作為東部產業轉移的一個重要的基地。最近這幾年,包括富士康、海馬等一些大型的制造企業,都到我們河南來了。這樣的話就對河南物流有很大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在大型的生產企業到河南來以后,需要相應的物流做服務。所以說給河南的物流業企業帶來了機遇。
【短片•解說】
今天,中原正在加速崛起。大河之南的這方熱土未來發展的大戰略已經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那就是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發展戰略。這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積累的重要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和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機遇的正確抉擇。
那么,如何實現這個發展戰略呢?
【同期聲】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平:以城鎮化來推動整個農村,或者是整個農業新農村的建設,我們通過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通過城鄉互動,通過產城互動,那么這樣一個發展模式,就使得區域的協調發展,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使各地區的協調發展這樣一個困境得到破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赫麄€全國在城鎮化發展有很大的空間,河南的空間更大。如果沒有城鎮化的引領和支撐,一個地方的崛起是不可能的。所以說現在這個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它可以創造巨大的內需,那么河南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短片•解說】
在2011年9月28日國務院出臺的綱領性文件《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對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地位做了這樣的描述:
《指導意見》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原地處我國中心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這意味著中原經濟區在中國國家發展大棋局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得到了明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積累經驗,探尋可資借鑒的路徑。
【同期聲】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這是中原經濟區和其他經濟區明顯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它不僅承擔著促進區域發展的任務,還承擔著為國家現代化進程中解決重大問題探路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郭庚茂: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原經濟區五大戰略定位,不僅要求河南在支撐中部地區崛起和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承擔更大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也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指明了方向。
【短片•解說】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目標是:糧食生產優勢地位更加穩固,工業化、城鎮化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屆時,中原大地將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區。
戰略已定,中原正在崛起。億萬中原兒女帶著喜悅和信心,踏上了“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新的征程。
自古以來,作為中國的心臟地帶,中原定則天下定,中原興則天下興。
今天,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已經走上了“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快車道,中原崛起的美好前景已經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華夏先民在中原大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為中華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今天,在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歷程中,中原大地和這里的人們將譜寫出更為絢爛的盛世華章!